摘记:曾经微信朋友圈代购等风生水起。但是,朋友圈这种卖货的现象和模式还能持续吗?接下来将会面临一番怎样的境况?
“友情绑架”难长久,销售模式存争议,真假难辨无保障,监管空白难维权……工商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存在于私密社交圈的微商,自由度高、流动性大、虚拟性强,相关部门很难进行监管。
经历过去一年朋友圈内刷屏式广告的“狂轰乱炸”,时至今日,微信朋友圈卖货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。
然而,记者调查采访发现,由于面临“友情绑架”难长久、销售模式存争议、真假难辨无保障、监管空白难维权等现实困境,朋友圈内一度火热的刷屏卖货行当如今出现了日渐衰微之势。有业内人士分析,以朋友圈卖货为代表的早期微商雏形红利期已过,未来或将面临洗牌。
“绑架买卖”多为一次性
微信里开微店的商家的顾客大多是自己的朋友,熟人营销模式下即使出现质量不合格等问题,大多数人出于朋友情面都会选择默认,因此朋友圈内“一锤子买卖”现象极为普遍。
分销代理模式游走在传销边缘
商家是不是有意“杀熟”,将不合格产品销售给好友?
其实是这样的,朋友圈卖货本身的进货渠道存在短板。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,目前朋友圈卖货的微商货源主要通过分销代理模式获取。
据了解,分销代理即厂商与总代理商交易,总代理将货品分批销售,即通过一级代理、二级代理、三级代理等中间渠道,兜售给微信朋友圈里的微商,代理商在中间赚取差价和返点。其中有些厂商会要求代理商或下级微商囤货,有些则采用发货代销,但无论何种形式,一旦商品卖不出去,代理商便会通过发展下级代理商的方式分担自己的经济压力。
骗局陷阱难防
四川省工商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存在于私密社交圈的微商,自由度高、流动性大、虚拟性强,相关部门很难进行监管。
根据四川省网络交易监管平台数据显示,截至2014年该省总计建立2.4万户网络经营者经济户口信息,然而其中并无一家微商。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秘书长肖向荣表示,大部分微商没有营业执照,也没有第三方交易平台,“一旦出现纠纷,消费者的权益很难得到法律保障,维权存在很大困难。”
四川省政协委员、成都市律师协会副监事长谢佳佐认为,微信买卖目前尚无专门针对性法律规范,还有不少细节需要明确,平台运营商应对微信买卖设置准入门槛,加强监管,对假冒伪劣产品予以封杀,同时对用户进行信息公开。
有从事电商行业人士认为,朋友圈卖货缺乏完善的交易体系和信任机制,这批通过暴力刷屏等“简单粗暴”手段谋利的早期微商,已将朋友圈的红利期消耗殆尽,未来发展将越来越难。
“C2C(客对客)的朋友圈卖货在业界也面临诸多质疑,这一既伤用户又损品牌的模式必然遭遇洗牌。”微盟创始人孙涛勇表示,微商是企业或个人基于社会化媒体开店的新型电商,产品质量、品类选择、物流和维权都至关重要,而基于朋友圈信任的推荐非常有价值,相信以B2C(商对客)为主导的模式才是微商真正的未来。